top of page
黄玉鳞供春壶

黄玉鳞供春壶

时大彬制紫砂醴泉壶

时大彬制紫砂醴泉壶

清“古阳羡孟臣製”款朱泥菊瓣提梁壶

清“古阳羡孟臣製”款朱泥菊瓣提梁壶

清康熙陈鸣远製仿南瓜形紫砂壶

清康熙陈鸣远製仿南瓜形紫砂壶

制作紫砂茶壶的常用工具

制作紫砂茶壶的常用工具

打泥片

打泥片

围身筒

围身筒

身筒基本成型后,将做好的壶嘴、把手用脂泥粘接在壶身

身筒基本成型后,将做好的壶嘴、把手用脂泥粘接在壶身

校正修正

校正修正

古龙窑

古龙窑

花货

花货

光货

光货

清树桩古渡盆

清树桩古渡盆

紫砂

小石冷泉留早味 紫泥新品泛春华

紫砂陶制作技艺是江苏省宜兴市的一种传统制陶技艺,用宜兴特有的紫砂泥制作的器物,烧成后表面平整、同时含有小颗粒状的变化,类似砂质效果,故而称为“紫砂”。2006年,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紫砂历史

宜兴古称荆溪,陶土矿产资源丰富,为制陶业的兴盛提供了材料上的可能性。从出土实物和历史典籍看来,紫砂陶起源于明正德至嘉靖年间。据载,紫砂陶的传统手工成型方法最早来源于金沙寺僧,稍后的供春则是紫砂壶的正式创始者。许多文人也曾对供春壶给予过高度赞扬,如张岱在《陶庵梦忆》中曾道:“宜兴罐(壶)以龚春为上。”

明万历年间,紫砂陶空前繁荣,涌现出了很多紫砂大家,坊间更是流传着“壶家妙手称三大”的说法。“三大”即时大彬、李大仲芳、徐大有泉,其中尤以时大彬为代表。时大彬及弟子经过努力,丰富了紫砂陶的品种,提升了紫砂壶的制作工艺,创制了紫砂生产工具,创新了紫砂泥料,开启了题铭之先河和陶刻装饰的雏形,为紫砂陶的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明代晚期,孟臣小壶成为新型紫砂代表作品。

清康熙中期,在大家陈鸣远的开创和引领下,紫砂陶走向辉煌。陈鸣远将自然形体与紫砂陶的设计相结合,丰富了紫砂陶的艺术造型。同时,他还将紫砂“文玩”功能发扬光大,文房摆件因此而变得更加精巧多样。清末,紫砂壶一改乾隆时期的繁缛,紫砂光货盛行,壶面简洁大方,充分体现了其造型上的魅力。

民国时期,专业窑户形成,前店后坊自产自销。其后,上海等地还出现了专营陶器的商店。此外,紫砂工艺还多次在国外世界博览会上斩获奖项。新中国成立后,紫砂工艺继续发展,任淦庭、裴石民、吴云根、顾景舟、蒋蓉等人均做出了重要贡献。

紫砂工艺

一件紫砂工艺品的成型要经过几十道复杂的工序。这些工序既离不开艺人们巧妙的制作手艺,也离不开种类繁多的制作工具。经过历代手工艺人的探索,如今紫砂手工成型工具数量多达几百种,覆盖了铜、铁、木、竹、牛角、皮革、塑料等材质。

紫砂壶的成型方法分为传统全手工型、模具成型和他成型方法。传统手工型的最大特点是手作,所以个性特征相对明显。其工序包括打泥片、打泥条、打坨只、围身筒(打身筒、镶身筒和合身筒)、口部满片、规范壶身、粘接口颈底部、做壶盖、壶嘴、壶把、钻嘴眼、校正修正、钤印等。打泥片时,需要将紫砂块泥捶打得厚薄均匀;打身筒成型方法作为传统工艺中最重要的手法,主要适用于圆形紫砂壶。

紫砂是因茶而生的工艺,所以它的造型、设计既要符合审美需求又要方便使用。一件紫砂壶包括为壶身、壶盖、壶摘手、壶底足、壶把、壶嘴等部件,每个部件都可细分为不同的样式,也具有不同的制作方法。

紫砂陶的烧造是在龙窑里完成。紫砂虽不上釉,但窑火会使紫砂泥产生窑变。烧炼工作十分关键,太老、太嫩都不是理想的成品。龙窑内各部位又有好坏之分,只有占据有利窑段,才能烧出高档紫砂陶。在宜兴蜀山的龙窑中,“品胜窑”历史最为悠久,自明代开始直烧至建国以后。

紫砂品种

紫砂产品造型丰富、种类多样,大致分为茶具、花盆、文玩、雕塑、餐具、现代陶艺等。

紫砂壶是紫砂陶中的大类产品,也是紫砂陶的代表。紫砂壶的名称繁多,如砂壶、泥壶、瓦壶、孟臣壶、宜兴壶等。在造型上,紫砂壶以非方即圆著称,“方非一式,圆不一相”,纷繁多姿,花货、光货、筋囊、塑器、水平壶、陶艺壶等各具魅力,精彩纷呈。花货,是将自然界的动植物形态以浅浮雕的形式装饰于茶壶器身,以丰富紫砂壶的审美效果,增加茶壶的生活趣味。传统造型的藕形壶、松竹梅壶等均是花货代表。光货,主要根据球形、筒形、方形等几何形变化而来。光货讲究线面和谐,光洁利落,简洁中有张力、有精神,是文人精神最好的代表。因而光货的壶底、壶把、壶盖等部位常常以文人的钤印、诗文等装饰,赋予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品格。

除了紫砂壶以外,紫砂花盆是另一类大宗产品。清代中期,紫砂花盆传到日本,被称为“古渡盆”,广受欢迎。紫砂花盆性能良好,排水、透气优良,非常适合植物生长。

与紫砂壶几乎同时产生的是紫砂文玩、尤其是紫砂砚台也别具风味。与澄泥砚相似,历代艺人亦多喜爱制作紫砂砚台。

紫砂传承

随着现代生活的丰富多样,紫砂艺术也从传统的器具中不断更新发展,尤其是现代紫砂陶艺种类繁多,发展兴盛。

作为审美性与实用性统一的紫砂壶,其发展必须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不能只是一味地孤芳自赏。如何在现代社会中发扬紫砂文化和生命精神,同时发挥艺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将是对他们的严峻考验。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