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蜀锦

濯锦江边两岸花  春风吹浪正淘沙

蜀锦,中国四大名锦(云锦、蜀锦、宋锦、壮锦)之一,起源于蜀国四川,具有强烈的地方文化特色。蜀锦图案精美生动,色彩艳丽持久,是四川丝绸文化的代表。2006年,蜀锦织造技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蜀锦简史

桑蚕文化石巴蜀文明的重要标志。商代,蜀地就已能纺制丝线。据《尚书》载,春秋战国时期,人们把成都产的锦称为蜀锦,以区别于其他丝织品。战国后期,成都设有“锦官”督造,织锦生产成为一项重要产业。

到了秦汉时期,成都已成为全国重要的丝绸产地,成都也因蜀锦成名,被称为“锦官城”。作为地方特产,蜀锦在当时不仅全国畅销,还成为中国的代表丝织品远销西域,发展之态可谓空前繁荣。据西汉扬推的《蜀都赋》载:“若挥锦布绣,望芒兮无幅。尔乃其人,自造奇锦……发文扬彩,转化无穷。”进一步说明当时蜀锦产业的发达以及丝织业的繁盛。隋唐时期,蜀锦制造技术进步,质量更加精美。尤其唐时,蜀锦生产规模宏伟,产地遍布川中,被视为唐锦的代表。作为上层阶级御用的高级丝织品,蜀锦雍容华贵、绚丽多姿,魅力无限。此时的蜀锦也成为诗人口中吟诵的对象,“濯锦江边两岸花,春风吹浪正淘沙。女郎剪下鸳鸯锦,将向中流匹晚霞”,蜀锦可匹敌江边的晚霞,此时的诗人已为精美绝伦的蜀锦所倾倒。

宋元时期,成都建立锦院。蜀锦与定州缂丝、苏绣并称为三大工艺名品,名冠天下。南宋后期,随着政治经济中心南移,蜀锦的发展开始受到影响。及至元朝,成都织锦的生产规模已大不如前。

明末清初,蜀地战乱,竟致“锦坊尽毁,花样无存”(《华阳县志》卷四十二)。清康熙以后,丝织业开始恢复,但光景已难比昔日。20世纪初,蜀锦再度迎来了春天,在传统制造技艺的基础上,蜀锦技艺获得了新的发展,呈现出良好的态势。

蜀锦工艺

蜀锦是以桑蚕丝为原料的提花织锦。一幅蜀锦的完成要经过一系列复杂的程序。设计、定稿、点匠、挑花结木、装机、织造等,时间短则几个月,长则费时一年。有的工序看似操作简单,其实并不容易,需要经过反复的训练才能拥有熟练的技巧。传统蜀锦织造工艺复杂,但是成品色彩艳丽,图案精美,艺术价值极高。

蜀锦的主要工艺由四部分组成:丝织的准备、织造工艺、绞丝练染工艺及纹制工艺。蜀锦使用的桑蚕丝在织造前必须进行加工,以适应织造过程中的摩擦与拉伸。丝织的准备过程主要包括原料检验、浸泡、络翻、并丝、捻丝、定型等十几道工序。

蜀锦的正式工艺流程包括纺、打、络、并、卷。纺捻,即捻丝,是为了增强丝线承受摩擦拉伸的能力。在络的过程中,清代有一种络车叫“猫猫头”,颇具特色。络丝车效率很高,是当时居民家庭普遍的副业。

蜀锦色彩艳丽,与其历史悠久的染色工艺分不开。蜀锦又称为“蜀红锦”,红色鲜艳,经久不衰。蜀锦常用的传统色彩有松绿、蛋青、粉红、鹅黄、大白、茶褐色等。蜀锦中的一些染色工艺流传千年,是中国丝绸染色工艺中的瑰宝,价值巨大。

在蜀锦悠久的生产历史中,产生了许多独特的传统工艺,例如牵经工艺中的晕裥锦、雨丝蜀锦、方方蜀锦等,各具特色,生动神奇。牵经工艺师丝织提花织锦过程中的一道复杂工序。蜀锦的牵经工艺历经各个朝代的发展不断提升,十分具有地域性及历史性特色。

蜀锦的织造机器也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演进,水平踞织机、腰机、斜织机、多综多蹑束综织机、花绫织机、小花楼织锦机等,机器构造越来越复杂,所能达到的工艺水准也越来越高。

蜀锦魅力

根据工艺、织物组织的不同来划分,蜀锦可分为经锦和纬锦两大类。唐中期以前,多为经锦,而后逐渐发展出纬锦。蜀锦名品繁多,如“红地八角团纹”锦、“墨绿地园花”锦、“福捧寿纹”锦、“藻井纹”彩锦等,风格各异,精美绝伦。从设计到织成,蜀锦的每一段生产工艺离不开工艺者的辛勤付出,这其中饱含的艺术和人文价值是现代织品难以企及的。

蜀锦工艺历史悠久,至今已延续了两千多年,记载和传承着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新的发展时期,蜀锦的传承遭遇了巨大的挑战,这就要求我们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还要善于创新,善于挖掘传统元素中新的内涵,同时结合现代审美和技巧创造出新的设计,开发出具有时代气息的新型工艺品。

今日锦官城

今日锦官城

蜀锦织品

蜀锦织品

成都蜀锦织绣博物馆

成都蜀锦织绣博物馆

蜀锦织造

蜀锦织造

蜀锦织造

蜀锦织造

蜀锦织造

蜀锦织造

蜀锦织机

蜀锦织机

bottom of page